根据距离远近需要的吋间不同,就拿我经历一次来讲。2005年10月我在名古屋下船休假,乘机返连,名古屋是填海机场,乘坐的飞机是麦道机型小飞机,108座。机上乘客百分之八十是60岁左右的旅游者,一登机就觉得跟老人λ伍了,飞机从进入跑道开始计实11点45分,到大连整好13点46分落地中间正好2小时,落地后向后拨表一小时因为我们东8,日本东9
有
大连到日本坐游轮需要3天,大连到日本有歌诗达邮轮-维多利亚号,上船的地点是在大连,第三天会到达日本港口福冈,第四天会到达日本港口佐世保市。歌诗达邮轮-维多利亚号一般行程介绍:第1天中国,大连第2天海上巡游第3天日本,福冈第4天日本,佐世保市第5天海上巡游第6天中国,大连大连到日本的游轮大概费用为3599元,总游轮从中国大连出发到日本再回到中国的时间为6天5夜,3599元费用包含歌诗达邮轮船票(含5晚邮轮住宿、指定邮轮餐厅免费膳食、指定的邮轮上设施、邮轮上娱乐节目及活动);邮轮税收、港务费;全程领队服务费用;日本免签船舶观光上陆许可证费用;岸上观光费用。
原因就是那个时候的中国是在太弱了,清政府在西方的船坚炮利面前毫无招架之功,再也不是康熙王朝的时候了。
一个弱国,在强国面前真的是无外交可言的。但是,乱世能臣李鸿章,却在这种极其不利的外交环境,开创出来了“以夷制夷”,充分利用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,把中国外交损失降到最低点后来证明,李鸿章李中堂的这一点是行之有效的,尤其是在义和团之后的八国联军进中国,慈溪,光绪被打到西安,中国政府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刻,李鸿章充分利用了西方各国的矛盾,对列强诸国,一一击破。
可是在沙俄侵占旅顺口上,李鸿章所采用的“以夷制夷”却是有一些失误的,因为那个时候的背景,是德国进军并占领了青岛和胶州湾,把中国军队全部赶出青岛,德国想象英国学习,并扬言要使青岛超过英国殖民下的香港。这个时候,李鸿章还是采用“以夷制夷”的策略,让第三国出面调停,但他选择的国家竟然是沙俄,这就是李鸿章的失误了,因为他不知道德国和俄国是有亲戚关系的,德国威廉二世与沙皇尼古拉二世是表亲关系,威廉二世是保罗一世的外孙女的孙子,尼古拉二世是保罗一世孙子的孙子。这两个国家在瓜分中国上早已经达成了默契,李鸿章可能想的是德国人占领胶州湾,这个利益也许是沙俄也想得到的吧,他本是想利用沙俄的这个心理,再利用沙俄在东北的力量给德国以牵制,不至于让中国的损失过大。
俄罗斯的的侵华野心一点也不比日本差的,他们要霸占整个的东北三省,并使他变成“黄色俄罗斯”,把我们的旅顺港和大连湾变成他们远东地区的不冻港,变成他们的出海口!
日军攻占大连、旅顺的根本目的,是为了歼灭北洋水师,为攻击北京做准备。
甲午战争爆发以后,清军在平壤和大东沟这两场海陆决战中全部失利,此后日军突破了鸭绿江,侵入了辽东地区。由于此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,清军的整体素质和日军差距甚远,所以在战场上清军一触即溃,被日军侵占了大片领土。

然而对于日本来说,中国实在太大了,虽然此时在战场上占据了据对优势,但是日本大本营却意识到即使把东北全部占领,也无法对中国造成致命打击,无法迫使清政府投降。为此,日本大本营制订了一个直接攻击北京,迫使清政府投降的“直隶大作战”作战计划。
中国疆域辽阔,人口众多,即使攻占其部分国土,也难使其国主面缚请降。须另遣一军直攻其首都北京,以迫使对方签订城下之盟


虽然在大东沟海战中,北洋水师已经受到了重创,无法直接阻拦日本联合舰队护航下的登陆船队。不过北洋水师卡在这个位置袭扰日本运输线的话也是很大的麻烦,所以日本大本营决定彻底歼灭北洋水师,扫清攻击北京的障碍。

考虑到北洋水师此时依托旅顺、威海的炮台固守,偶尔出击也都距离不远,在海上决战歼灭北洋水师显然是不可能了,唯一的办法就是以陆军直接攻击旅顺和威海,联合舰队则在海上封锁,将北洋水师歼灭在港口内。

此外日本还认为攻占旅顺以后,可以作为攻击北京的前进基地,正是出于这两个目的,日本首先发起了对旅顺的攻击,不过由于联合舰队未能及时到位,北洋水师得以撤到威海,所以没有完成主要作战目标。日军只能在之后又发起了对威海的登陆作战,并最终歼灭了北洋水师。
此后日军就在旅顺集结部队,准备实行“直隶大作战”计划。不过由于清政府已经遣使求和,并签署了《马关条约》,这个计划被终止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