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有些麻烦,我还是仔细帮大家分析一下。大连最近新增的病例中,确实有个别病例的感染传播链条没有调查清楚,但并不能认为没有感染源。深入分析确诊的病例分布的特点和形成轨迹,病毒是怎样感染传播的,情况就清楚了。
截止今天早晨,大连的病例已经突破了100例。这一百例是怎样来的呢?
第一天的病毒传播的源头很清晰。11月4日有8例阳性确诊,从确诊病例的特点看,全部都指向同一个地方,都是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的员工。这就说明这次大连的疫情的源头基本可以确定,她来源于大连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,而且是通过进口货物携带病毒,最后感染给了冷库的员工,也是独立的一条传播路线,与国内黑龙江等其他地方无关。

第二天的传播路径也好找。11月5日,检测发现的8例阳性确诊感染者中,又有4名是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员工,另外4名为前8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,其中有三名是家人,一人是确诊病例阳性病例到过的早餐店员工。
第三天的源头也公布了。11月6日确诊的4例,其中又有2名首站定点冷库员工,其他两名是从流调的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中发现的。都与前面的确诊病例有直接的关系。

第四,最后一天的轨迹也没问题。11月9日,公布的8日0时至24时,大连市新增5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27例无症状感染者。其中,2例确诊病例和26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密切接触者主动排查中发现;3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重点人群主动排查中发现。

第五,唯一传播链条没有公布和尚未确定的只有4个确诊病例,即11月7日、8日新增20例确诊病例中,其中有16例为庄河市,4例为大连市市区。16例庄河市确诊的病例都与前面20例有清晰的传播链条。只有大连市的4例,没有公布病毒传播的密切接触人群。但是从庄河市内确诊病例的行程轨迹看,有好几例有去过加油站和超市、饭店、早市、修理店等轨迹,而这些地方不断人员密集,而且人员流动大,对外发生传播的风险极大。所以市内4例病例的病毒来源,极有可能为这些地方感染而来。
结论,新增的病例没有直接接触病毒感染源,但都是通过密切和次密切接触者传播的,都清晰直接地指向了大连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。


最近大连疫情新增的病例都没有接触过感染源,怎么会感染上病毒呢?最近的大连疫情再次印证了钟南山院士的提醒:防范新冠病毒,既要防人,也要防物,要防范“环境传入”。
(下图:钟南山院士)

一. 大连疫情是一起比较严重的疫情。
11月10日,大连市新增确诊病例21例,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6例。截止11月10日24时,大连市累计本土确诊病例83例,有疫情中风险地区13个。大连疫情,是近期这波疫情继内蒙古额济纳旗疫情和黑龙江省黑河市疫情之后,又一起比较严重的疫情。
二. 大连疫情还是与“环境传入”有关。
大连此次疫情,根据流调信息,首例确诊病例及数名确诊病例都来自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,也就是说,这又是一起与冷链(运输)相关的疫情。去年7月的大连疫情,与凯洋海鲜公司的加工车间有关,去年12月的大连金普新区疫情,最初发现的感染者则为进口冷链食品搬卸工。
(下图: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)

三. 我们仍需加强冷链食品方面的管理。
大连市相对与其他大多沿海城市而言,进出口货物较多,进口冷链物品携带新冠病毒的几率会更大,正是因为如此,更应该加强相应的疫情防控管理,毕竟,疫情发生之后,影响的是大连市七百多万民众的正常生活。
结束语:在此,祝愿大连市人民早日战胜疫情,大连加油!

在减少,近几年大连发展缓慢,人员外出打工,学生大学毕业去北上广,毕业后回大连工作的很少。
根据七普数据,大连常住人口为745.08万人。与2010 年六普相比,增加76万人,年均增长率1.08%——两项指标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均排名垫底,也不及同省的沈阳。不仅如此,大连人口增长已进入下滑区间,亟须提升人口吸引力。
这个问题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,目前疫情控制良好,在半个月后没有新增人员,就一切恢复了正常出行,个人以及集体都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,出入要洗手液洗手20秒,口罩要3小时左右换,别聚堆,没有必要别出去了,做好防范就是减少传播,人人都有防范意识大连就会平安健康!
参照其它的省市疫情防控经验,应该是十天左右无新增病例,可以降低风险等级,逐步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秩序,按照目前的情况十一月底应该清零,再经过半个月的摸底排查,估计十二月中旬左右就恢复正常出行了,但是外出人员应该需48小时核酸检测。